-
仲夏蝉鸣起,端午粽香飘。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活化利用,酒泉市博物馆以传统节日为载体,策划推出“丝线系粽铃 巧手承古韵”端午节主题社教活动,带领公众穿越时空长河,解码端午文化基因,感受传统节日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
活动现场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端午小课堂”率先开讲。社教老师化身文化的传承者,以妙趣横生的语言,从端午节的渊源讲起,将屈原投江明志、伍子胥忠魂长存等经典传说生动演绎,深刻诠释端午祈福纳祥、追思先贤的文化内核。同时,结合酒泉地域特色,详细介绍悬挂艾草驱邪、佩戴香囊避瘟、龙舟竞渡祈愿等多彩习俗。在老师的讲述中,大家仿若穿越到千年之前,沉浸式体验古人端午时节的烟火与情思,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小课堂,探寻端午文化之源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韵润端午”环节,社教老师以诗词为舟,带领众人溯流而上,对话古今。通过逐字解析诗词典故、深挖成语背后的文化密码,展现古人笔下端午的诗意浪漫与家国情怀。现场齐声诵读的朗朗书声,如同一曲穿越千年的文化回响,在博物馆里久久回荡。
诗韵润端午,品味诗词中的端午
接下来,进入“巧手制风铃”环节。在社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大家灵感迸发,将五彩丝线、清脆铃铛、精致仿真粽子模型等材料巧妙搭配,编织出一个个别具匠心的粽子风铃。亲子携手协作,彩绳在指尖灵动翻飞,不一会儿承载着安康祝福的风铃逐一诞生。微风拂过,铃铛声声,这些凝结着巧思与祝愿的风铃,不仅传递着千年安康祈愿,更见证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巧手制风铃,感受传统文化创新
此次“丝线系粽铃 巧手承古韵”端午节主题社教活动,是酒泉市博物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活化传承路径的有益尝试。活动将知识性、趣味性与体验性融为一体,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韵味,也推动传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生活,让文化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合影留念
佩香囊以纳福,挂艾草而驱邪,品诗韵共忆先贤,制风铃传递安康。
愿传统的文化馨香,伴随声声铃响,守护您及家人端午顺遂,岁岁长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