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谘询/义大医院国际医疗部部长暨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王文伦
胰脏癌难发现,常规检查看不到
义大医院国际医疗部部长暨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王文伦指出,胰脏隐身在胃和十二指肠后方的后腹腔深处,患者在胰脏癌初期,肿瘤小于2公分时,几乎不会压迫到神经,或是压迫到周边组织而产生痛感,患者根本毫无知觉。
由于胰脏深藏于后腹腔,临床上,最常用的腹部超音波检查,也无法及早发现胰脏癌,成为早期筛检的一大瓶颈。王文伦解释,限制在于超音波会被前方的胃部和肠道空气阻挡,导致胰脏影像变得模糊不清,形成,使微小病灶难以被发现,可能导致早期胰脏癌被遗漏。
像是艺人巴戈在生前非常注重健康,每3个月就进行一次健康检查;然而,仍未能及时发现罹患,最终在确诊胰脏癌末期后,迅速于5个月内病逝。

胰脏癌徵兆:别轻忽腹痛、血糖高
胰脏癌有徵兆吗?王文伦指出,临床观察发现,不少病患初期最常感受到的,是上腹部闷痛、胃不太舒服或腹泻,由于这些症状与常见的胃炎、消化不良极为相似,许多民众会习惯性地自行购买胃药解决。然而,却忽略了这可能是胰脏癌发出的早期警讯,反而因此延误了宝贵的黄金治疗时期。
多数胰脏癌病患有上腹痛或全腹痛,且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典型腹痛常在仰卧时加重,坐起或向前弯腰、屈膝时可减轻,腰背痛也很常见。
据统计,国内有高达85到90%的胰脏癌患者,都是在肿瘤大到足以压迫胆管造成黄疸,或是压迫神经引起剧烈疼痛,甚至体重下降时,才被确诊,此时病程往往已进入了第3或第4期,5年存活率只剩15%左右。
王文伦曾收治一位30多岁年轻病人,主诉是近一个月以来,尿液颜色变得极深,浓得像茶一样,进一步发现病人的眼白和皮肤呈现泛黄,立即安排了电脑断层扫描,结果在胰脏头部发现了一颗约3公分的肿瘤,证实是胰脏癌第2期。
由于胰脏负责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当胰脏组织发生癌变,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就可能影响到胰岛素的分泌与功能,造成血糖值起伏很大,甚至胰岛素不足而引起糖尿病。
王文伦提醒,不明原因的暴瘦是晚期胰脏癌的典型症状,导致许多患者在确诊时,体重已在短时间内明显减轻,病患因食慾不振,或因进食引起腹部不适,而减轻进食。像是因胰脏癌逝世的前立委王世雄,就曾出现暴瘦十几公斤的状况。

6大胰脏癌候选人,你也中了吗?
王文伦指出,胰脏癌有6大危险因子,包括:慢性胰脏炎、糖尿病、家族史、菸酒、高脂饮食和肥胖。
1.慢性胰脏炎患者
慢性胰脏炎会让胰脏细胞长期处在发炎、纤维化的状态,罹患胰脏癌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10倍,尤其遗传性慢性胰脏炎患者,甚至罹癌风险可能多达数十倍。
2.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与胰脏癌存在密切关联性,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胰脏细胞。根据文献统计显示,罹患糖尿病时间超过5年,得到胰脏癌的比例增加2倍;值得注意的是,年过50岁以上才,突然发现血糖飙高,更可视为胰脏癌的警讯。
3.胰脏癌家族史
如果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姊妹中,有2位以上罹患胰脏癌,属于胰脏癌的高度危险群,可能与遗传性的基因突变有关,如特定的BRCA1/2 基因突变等,带有BRCA1基因突变者,胰脏癌终生风险会比一般人高2至4倍,而带有BRCA2基因突变者,胰脏癌终生风险也有5至10%。
4.长期吸菸与重度饮酒者
在所有已知的危险因子中,吸菸是目前医学界公认与胰脏癌关係,最为密切的头号杀手,香菸中的致癌物质,会透过血液直接损害胰脏细胞;一般来说,吸菸者罹患胰脏癌风险,是不吸菸者的2到3倍。重度饮酒则容易导致酒精性慢性胰脏炎,同时吸菸又酗酒,会大幅度提高罹患胰脏癌的机率。
5.高脂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胰脏癌发生率与饮食中动物性脂肪有关,高三酸甘油酯或高胆固醇、低纤维饮食,会促进胰脏癌的发生;日本研究显示,西化的饮食习惯,导致胰脏癌发生率增加4倍。某些亚硝胺类化合物,也会增加胰脏癌的发生。
6.肥胖
研究显示,BMI大于30者,罹患胰脏癌风险增加2倍,特别是腹部脂肪过多的肥胖者,会增加胰脏细胞的负担和发炎反应,进而提高胰脏癌风险。

胰脏癌怎么发现?3大利器及早诊断
一般而言,从性别来看,男性罹患胰脏癌的机率几乎都是女性的2倍;至于从年龄分布来分析,80%以上的胰脏癌患者是60岁以上,显示胰脏癌主要好发于中老年族群。
根据研究显示,胰脏癌若能在第一期即早期发现并治疗,5年存活率可达90%。但一旦病程进入晚期,情况将急遽恶化;对于未接受治疗且出现黄疸症状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不到半年,即使能进行手术治疗,平均存活时间也仅约一年左右。
王文伦表示,首先是电脑断层(CT)和磁振造影(MRI),CT 擅长快速扫描,评估肿瘤大小与扩散状态,是分期的主要依据;而MRI则以其高解析度,专注于软组织的细节,尤其搭配磁振胆胰管造影(MRCP)技术,能清晰捕捉胰管的微小变化,这对于长期追蹤高风险族群非常重要。
另外,内视镜超音波(EUS)是目前临床上侦测胰脏病变,最精密的工具之一。医师可将超音波探头经由胃部或十二指肠送入体内,贴近胰脏进行,可有效避开肠胃气体的干扰,清楚侦测出连CT和 MRI,都可能遗漏的1公分以下的极早期肿瘤。
王文伦补充,若影像显示高度怀疑恶性时,医师会再利用EUS进行细针穿刺取样(FNA),取得肿瘤组织做病理检查,确定是否为癌症,此技术能大幅提高胰脏癌的早期诊断率。

吃对食物,预防胰脏癌
王文伦表示,大约有60%的癌症与饮食习惯,有相当大的关联性,为了预防癌症,应在饮食上採取以下原则:
均衡饮食:
採用新鲜、均衡、有营养的饮食,并维持适当体重。
增加高纤维食物:
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穀类,有助促进肠道健康与代谢。
摄取抗氧化营养素:
多摄食富含维生素A、C或β-胡萝蔔素等抗氧化性营养素食物,如深绿色、深黄色的蔬菜和水果,能帮助对抗自由基。。
控制脂肪摄取:
避免高脂肪饮食,将总热量中的脂肪比例,控制在30%以下,特别是饱和脂肪,如猪油等动物油,不应超过10%;植物油则应避免高温油炸及反覆多次使用。
选择自然、低加工食物:选择天然食物,少食用盐腌、烟燻、碳烤,或是添加硝酸盐製作的食物,如香肠、火腿,也要避免食用发霉食物。
避免刺激性食物与物质:
避免食用太烫或较具刺激性的食物,并养成限量饮酒、不抽菸、禁食槟榔的好习惯。
生活习惯配合: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维持适当运动、充分休息,并多摄取能抗氧化及抵抗致癌性物质的食物,减少癌症风险。
延伸阅读:
盘点国人5大肝病!肝病会怎样?肝病会重男轻女?10大保肝习惯学起来猛爆性肝炎是什么?习惯可能引发 医师推荐2种必吃护肝食物沈玉琳罹血癌 医师揭治疗三阶段,究竟血癌是什么?如何治疗以及存活率多少?一起来了解!免责声明:肌肤保养品使用后状况会依个人使用方法及肌肤状况而有所不同,并请配合正确使用方法。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