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开展“重阳节”系列活动

酒泉 更新于:2025-10-30 14:21
  • 蚂蚁周宏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各单位开展了重阳节系列活动。


    敦煌公路段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铺路石”精神,敦煌公路段精心组织退休职工前往悬泉置遗址景区开展参观活动,让老公路人在追溯历史文脉中感受时代变迁,凝聚公路事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活动中,退休职工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沿着遗址步道仔细参观,聆听悬泉置作为汉代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历史故事,触摸历经千年的夯土城墙与文物遗迹。大家不时驻足交流,将遗址中“通衢要道、保障畅通”的历史功能,与自身当年养护公路、保障丝路交通的工作经历相联系——“当年我们顶着风沙修补路面,不就是为了让现代‘丝路’更通畅嘛。”一位有着30年工龄的退休老职工感慨道,言语间满是对公路事业的深厚情怀。

    参观过程中,青年职工为退休人员详细介绍了单位采用清扫车+人工清扫的方式清扫积沙,采用柴草阻沙高立网技术有效阻隔大风天气流沙的流动性等公路养护技术革新的成果,以及段上在传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公路精神方面的举措。老同志们一边参观,一边回忆往昔养路岁月,纷纷表示,为自己曾是“公路人”而自豪,也愿继续发挥余热,为年轻一代公路人传递精神力量。(王璐)

    玉门公路段

    金秋十月,重阳又至。在这个寓意深远、敬老思亲的传统节日里,玉门公路段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家人”——我们敬爱的退休老职工。10月29日,一场以“情暖重阳,共话传承”为主题的重阳节活动在段内温情上演,老前辈们“回家”相聚,忆往昔、看今朝,现场温馨感人。

    一堂座谈,诉不尽往昔情深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今天我们终于把各位老前辈、老家人们盼回来了!”座谈会在这样一声亲切的问候中拉开帷幕。

    单位领导向所有为公路事业奉献了青春与汗水的老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并汇报了单位当前的发展情况。

    话匣一开,往事便涌上心头。老同志们感慨万千,畅所欲言。退休职工张学全更是激动地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场景:“那时候,我们每天就是馒头、咸菜、凉水这‘老三样’。看看现在,变化太大了!这好日子,咱们要感恩,更要珍惜。我祝愿咱们玉门公路段,越来越好!”朴实无华的话语,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掌声经久不息。

    一次检阅,看不完工区新颜

    座谈会后,老同志们走进了他们最熟悉的“核心阵地”——玉门养护工区应急物资库。这里,既承载着他们当年的奋斗汗水,也展现着新时代的养护力量。

    “这里是大家的‘金钟罩’!”

    在穿戴照明区,从基础雨衣到专业防毒面具,从传统葵灯到高亮头灯,齐全的装备只为确保每个养护工人的安全。

    “这些‘老战友’,大家还记得吗?”

    在工具器械区,熟悉的铁锤、钢钎与崭新的液压钳、切割机并列摆放,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传承的正是那股不畏艰难的实干精神。

    资产管理员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我们储备了25套钢波纹管涵,是抢通‘生命线’的硬核力量;超过2000个锥形桶和水马,能快速筑起安全防线……”从独立的防汛物资区到轰鸣的机械设备区,库内15000多件应急物资管理得井井有条。

    老前辈们边走边看,频频点头,脸上流露出欣慰与自豪。他们用手触摸着新设备,与年轻职工交流经验。这一刻,新旧传承,无声却有力。

    一份传承,道不完殷殷期盼

    “我们今天的每一分储备,都传承着你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今天的每一点进步,都站在你们铺就的坚实路基上。”活动最后,资产管理员动情地说。

    这次重阳相聚,不仅是一次温情的团圆,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力量的凝聚。老同志们的赞许与期盼,已化作玉门公路段前行的不竭动力。

    致敬,老一辈的奋斗者!

    欢迎,老家人们常回家看看!(喻宁)

    后勤服务中心

    近日,后勤服务中心精心组织召开重阳节退休老职工座谈会,退休老职工欢聚一堂,共庆佳节、共话情谊、共叙发展。

    座谈会上,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首先代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向退休老职工们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和美好祝福,并对老职工们为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以及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所奠定的坚实基础和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随后,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中心在基础设施升级、服务流程优化、队伍建设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认真倾听老职工们的意见和建议。

    老职工们怀着对单位的深厚感情畅所欲言。大家纷纷感叹,近年来单位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后勤服务保障越来越贴心周到,从办公环境的改善到服务效率的提升,每一处变化都让人心生欣慰。交谈中,老职工们还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从日常养生到兴趣爱好,从家庭趣事到社会见闻,现场氛围温馨而热烈。老职工吴彦涛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为未来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展现了老职工们心系单位、余热生辉的情怀。

    此次重阳节座谈会,不仅让退休老职工们感受到了单位的温暖关怀,更搭建了单位与老职工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接下来,后勤服务中心将继续传承尊老敬老传统,常态化开展关爱退休老职工活动,及时了解老职工的需求,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同时汲取老职工的宝贵经验,推动后勤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段钰)

    瓜州公路段

    在重阳节到来之际,瓜州公路段精心策划系列暖心活动,将组织的关怀与敬意精准送达退休职工身边,切实让老同志们度过一个温馨、祥和且充满归属感的节日。

    活动期间,段领导去医院看望高龄生病退休职工,细致询问老人们的身体恢复情况、日常起居细节与实际生活需求;认真倾听老职工讲述过往参与公路养护的奋斗故事,重温公路段发展历程中的珍贵记忆,并向他们致以诚挚感谢,感谢其用青春与汗水为公路养护事业筑牢坚实根基。同时,反复叮嘱老同志们要保重身体、安心休养,遇到困难可随时联系单位,一句句关切的话语、一声声温暖的问候,让老同志们深切感受到公路段大家庭的温情与暖意。

    除了上门送关怀,瓜州公路段还组织青年职工队伍,对退休职工活动室进行全方位清扫与安全排查。大家迅速分工、默契协作:有的手持扫帚清扫地面杂物,有的用抹布细致擦拭门窗、桌椅与娱乐设备,有的携带消毒液对高频接触区域进行消杀,还有的逐一检查室内电器线路与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经过数小时的细致打理,活动室窗明几净、设施规整,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为退休职工打造了整洁、舒适、安全的休闲娱乐阵地,让老同志们能在这里轻松交流、愉悦活动。(李贝贝)

    甘肃公路博物馆

    10月29日,甘肃公路博物馆内暖意氤氲,一场以 “重阳忆路・箴言助发展” 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温情启幕。馆内唯一的退休职工、首任馆长黄生斌同志重返 “公路家园”,与馆领导班子、在职职工一同赏摄影佳作、忆公路峥嵘、献发展良策,在双向互动中传递敬老温情,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注入珍贵的 “银发智慧”。

    镜头里的 “公路情”:摄影展定格岁月热爱

    “这张《日落》拍得真壮阔!” 活动当天,甘肃公路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的 “重阳情 —— 黄生斌公路摄影展”,迅速成为全馆热议焦点。此次展览从黄生斌同志的 28 幅摄影佳作中精心筛选出 20 幅,以专题推文形式呈现:既有晨光暮色,也有鲜花美景,生动展现了退休职工积极乐观的生活风貌。

    展馆里的 “时光忆”:老物件唤醒奋斗记忆

    在 “忆路寻踪” 环节,讲解员陪同黄生斌老馆长参观升级改造后的展馆,重点讲解展陈新布局、内容新亮点。走到 “大道之行 通达八方” 展区,老馆长看着展柜中泛黄的工程图纸、磨损的测量仪器,往昔扛着工具奔走在公路上的场景涌上心头:“这些老物件都是公路人的‘传家宝’,得好好护着、讲透背后的故事!” 随后,他还对新升级的档案室、文物库房提出专业指导建议,细致叮嘱文物分类与保存细节。

    座谈里的 “金点子”:银发智慧助力博物馆发展

    座谈会上,甘肃公路博物馆馆长王贤首先汇报了年度工作进展 —— 从展览提质到公众教育,从文物征集到品牌建设,一系列成果获老馆长频频点头。谈及 “馆藏数字化建设”“研学课程开发” 等未来规划时,黄生斌老馆长打开了话匣子:“可以把老公路人的口述历史做成短视频,让数字化馆藏‘活’起来;研学课要多带孩子看实物、听故事,让公路精神从小扎根。” 他围绕文物活化利用、文化传播创新、馆史资料梳理等提出具体建议,句句切中发展关键。“老馆长是公路事业的‘活档案’,这些建议既是对我们的鼓励,更是推动发展的‘金钥匙’。” 王贤感慨道。

    温情延续:让 “重阳之约” 成为常态

    这场重阳活动,不仅是一次节日慰问,更是博物馆搭建 “老中青” 代际桥梁、传承公路文化的生动实践。“回到‘娘家’就像回到家,以后会常来看看,也会多帮着出出主意。” 黄生斌老馆长的话,道出了退休职工与博物馆的深厚联结。据了解,甘肃公路博物馆已计划将 “退休职工回馆日” 纳入常态化机制:每年重阳节围绕年度重点工作设定主题,通过季度座谈、线上建言等方式,持续凝聚 “银发力量”。(李晓燕)

    马鬃山公路段

    马鬃山公路段精心策划组织退休职工主题活动,诚邀老同志们重聚一堂,共话往昔护路情怀,共叙今朝发展新篇。

    活动伊始,段领导细心地询问老职工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并代表单位向退休职工致以节日问候与崇高敬意,感谢老同志们为公路事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并欢迎大家为单位发展建言献策。随后,简要介绍了单位当前发展现状,从公路养护技术升级、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让退休职工了解近年来单位在保障道路畅通、服务区域发展中的新进展。

    交流发言环节成为活动的“暖心焦点”。退休的老职工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公路段的发展情况,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他们当年参与公路建设时的艰辛与成就,退休职工见证了公路段从最初简陋的养护模式到如今全面机械化养护的巨大转变。他们曾经挥洒汗水,用架子车、拖拉机、铁锹、洋镐等工具,辛勤地养护着公路,头顶烈日寒星,脚踩砂石沥青,将自己的汗水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公路事业,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努力和奉献,才为如今公路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分享之余,老同志们也结合自身经验,围绕公路养护效率提升、青年职工技能培养、退休人员关怀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接地气、有价值的意见建议,现场不时响起阵阵共鸣的掌声。

    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共同走进公路博物馆,开启一场“重温公路发展史”的特殊旅程。在讲解员的细致引导下,老同志们目光紧紧追随着展柜里的旧工具——锈迹斑斑的铁锹、老式测量仪,还有一张张黑白老照片:早期公路建设的场景、养护工人作业的身影、道路升级改造的对比图… 每一件实物、每一幅画面都勾起了大家的记忆。老同志们一边驻足细看,一边相互交流,不时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脸上满是自豪与感慨,深刻感受到一代代公路人“甘当路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岁月中传承。

    此次重阳节活动,不仅让退休职工感受到了单位的温暖与关怀,更搭建了新老公路人交流的桥梁。马鬃山公路段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传承老一辈公路人的优良作风,凝聚发展合力,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郭薇、石璐)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